不作,前庭,天麻,脾胃,早晚

提問: 眩暈癥 問題補充: 醫生說我是眩暈癥 吃了好多藥沒好轉 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医师解答: 此答案由管理員代為選出眩是指視物昏花或眼前發黑;暈是指自感身體或外界景物旋轉擺動,站立不穩。二者常同時發生,故統稱為眩暈。輕度眩暈者閉目即止。重度眩暈者如坐車舟,或伴有惡心嘔吐、心慌出汗、甚至肢體偏斜欲倒等癥狀。 眩暈是中老年人常見的一種癥狀。它可由現代醫學中的多種疾病引起。如美尼爾氏綜合癥、內耳前庭及迷路感染、內耳前庭神經炎、高血壓病、低血壓病、貧血、白細胞減少癥、腦動脈硬化癥、神經官能癥等。 祖國醫學認為,眩暈可由風、痰、虛引起,故有“無風不作眩”、“無痰不作眩”、“無虛不作眩”的說法。 1.無風不作眩(由肝氣不調引起的眩暈癥)。中醫認為,肝為風木之臟,主動主升。憂郁惱怒,可致肝氣不調,氣郁化火,肝陽上亢,肝風內動,上擾清竅,發為眩暈。此型眩暈癥的臨床表現為頭暈目眩,頭脹或痛,心煩易怒,失眠多夢,耳鳴口苦,面色紅赤,血壓偏高等。此癥多因情志刺激而誘發。治療此癥應以平肝熄風為主。方藥可用鎮肝熄風湯加減:取杭芍15克,玄參15克,龍骨20克,牡蠣20克,代赭石15克,龜板10克,天麻10克,鉤藤15克,夏枯草15克,夜交藤15克,牛膝10克。將上藥水煎2次,將藥液混勻。每日一劑,早晚分服。 2.無痰不作眩(由痰阻引起的眩暈癥)。飲食失節,過食肥甘,會使脾胃運化失常而聚濕生痰,痰濁中阻,蒙蔽清陽,發為眩暈。此型眩暈癥的臨床表現為頭重昏蒙,胸悶惡心,時嘔痰涎,不思飲食。治療此癥應以化濕祛痰為主。方藥可用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:取半夏10克,白術15克,茯苓20克,橘紅10克,天麻10克,牡蠣30克,澤瀉15克,竹茹10克。將上藥水煎2次,將藥液混勻。每日一劑,早晚分服。 3.無虛不作眩(由氣血虧虛引起的眩暈癥)。脾為后天之本,氣血生化之源。思慮勞倦或飲食不節,可損傷脾胃,或因脾胃素虛,皆能導致氣血不足,氣虛清陽不升,血虛使腦失濡養,發為眩暈。腎為先天之本,主藏精生髓。腦為髓海。房勞過度,或有遺精滑泄之疾,或年老體衰,腎精耗傷,腦髓不足,也為眩暈之因。氣血虧虛型眩暈者,動則加劇,勞則即發,面色萎黃或蒼白,唇甲無華,心慌氣短,食少身倦。治療此癥應以補益心脾,培補氣血為主。方藥可用歸脾湯:取黃芪20克,黨參20克,白術10克,茯神15克,當歸15克,炒酸棗仁15克,遠志10克,龍眼肉15克,木香10克,甘草10克,大棗10枚。將上藥水煎2次,將藥液混勻。每日一劑,早晚分服。若腎精耗傷引致的眩暈,可伴有腰膝酸軟,神疲健忘,遺精耳鳴,記憶減退等。方藥可用補腎定眩湯:取枸杞子30克,菊花15克,熟地15克,山藥30克,菟絲子15克,女貞子15克,肉蓯蓉20克,山萸肉15克,杜仲10克。將上藥水煎2次,將藥液混勻。每日一劑,早晚分服。 一旦發生眩暈癥,可根據以上幾種類型進行辨證選方治療,定會收到良好的效果。在應用中藥治療的同時,還要采取正確的康復保健措施。這樣有利于緩解眩暈癥狀,防止眩暈癥復發,并能控制病情的進一步發展。常用的防治眩暈癥的保健措施如下: 一、要進行飲食調養。眩暈癥病人的飲食應以富有營養和新鮮清淡為原則。要多食蛋類、瘦肉、青菜及水果。忌食肥甘辛辣之物,如肥肉、油炸物、酒類、辣椒等。營養豐富的食物,可補充身體之虛,使氣血旺盛,腦髓充實。對因貧血、白細胞減少癥或慢性消耗性疾病所引起的眩暈癥,尤應以營養調理為主。肥甘辛辣之品,能生痰助火,會使眩暈加重。因此,患高血壓病、腦動脈硬化癥的人應當慎用肥甘辛辣之物。在眩暈癥的急性發作期,應適當控制水和鹽的攝入量。現代醫學認為,這樣可減輕內耳迷路和前庭神經核的水腫,從而使眩暈癥狀緩解或減輕發作。 二、要進行精神調養。眩暈癥病人的精神調養也是不容忽視的。憂郁惱怒等精神刺激可致肝陽上亢或肝風內動,而誘發眩暈。因此,眩暈病人應胸懷寬廣,精神樂觀,心情舒暢,情緒穩定,這對預防眩暈癥發作和減輕發作次數十分重要。 三、要注意休息起居。過度疲勞或睡眠不足為眩暈癥的誘發因素之一。不論眩暈發作時或發作后都應注意休息。在眩暈癥急性發作期應臥床休息。如椎底動脈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暈,站立時癥狀會加重,臥床時癥狀可減輕。臥床休息還能防止因暈倒而造成的身體傷害。眩暈癥病人保證充足的睡眠甚為重要。在充足睡眠后,其癥狀可減輕或消失。再者,眩暈癥病人應盡量避免頭頸左右前后的轉動。如有內耳病變,可因頭位的改變影響前庭系統的功能而誘發眩暈。頸椎病患者頸部轉動或仰俯時,可使椎動脈受壓而影響腦部血液循環,使腦供血不足而誘發眩暈。聲光的刺激也可加重眩暈,故居室宜安靜,光線要暗淡。 參考文獻:百度知道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sef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